话说宋朝仁宗年间,兴仁府南华县有一家农户,户主叫做
刘老实
。他有两个儿子,老大叫
刘大龙;老二叫做刘二虎
。刘老实家里种有二十来亩田地,日子还算过得去,几年前给刘大龙张罗了一门亲事,儿媳唤做
黄巧凤
。
可是就在不久前,刘老实生了一场大病不治身亡。刘老实一辈子老实本分,没有攒下多大家业和家产,不过手里却珍藏一个传家宝。据说刘老实的祖上当过大官,后来家道中落,子孙分了些许财产便流落到各地去了。
这刘老实的手里就珍藏着一个皇帝御赐的玉如意,他的两个儿子性格差别很大,大龙为人轻浮,一副我行我素的做派;二虎则是心思缜密,性格更为稳重。刘老实临终前思来想去,还是认为将玉如意交给二虎更为妥当,若是交给大龙指不定哪天就给变卖了。
展开剩余82%大龙心中虽然不服,可也说不出什么。因为古时候的人一般都听从父命,即便心中不满,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,更何况这是父亲的遗愿。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,刘大龙的媳妇儿黄巧凤却不是一个安生的人,尤其是非常的爱财。
她认为家里的传家宝理应传给嫡长子,凭什么交给老二呢?刘老实刚刚去世不久,黄巧凤就开始打玉如意的主意。这天晚上黄巧凤非常严肃地对大龙说:“咱爹留下的玉如意,你想不想弄到手?”
大龙瞥了她一眼,道:“这不是废话吗?那东西至少值几百两银子,我能不想吗?可是现在在老二手里啊!”黄巧凤得意的笑了一下,道:“想要就得听我安排!”大龙疑惑不解,问道:“这么说你早就有了主意?”
只见黄巧凤凑到他耳边低语起来。却说这一年的麦收季节,二虎和本家兄弟
刘志良
在地里晒场,因为天气炎热,所以他们就在麦场附近的大树底下乘凉。二人聊天时,二虎忽然听见自家麦场附近有一阵驴叫声。
他大呼不妙,心想是不是哪家的驴跑出来偷粮食吃,于是便匆匆忙忙跑了过去。然而过了大半晌,李志良也不见二虎回来,难不成二虎被驴给踢了不成?他连忙赶了过去。谁知见了眼前一幕,刘志良不禁惊呆了。只见二虎和黄巧凤两人衣衫不整的撕扯在一起。
黄巧凤见有人来,立即跌坐在地上大哭起来:“我不活了!二虎这厮见色起意,非礼嫂子,日后我还怎么见人呀......”二虎一边整理衣服,一边怒道:“你血口喷人,胡说八道!明明说你想讹我,现在却倒打一耙!”
地里的人听到女人的哭声,都纷纷赶了过来。女子毕竟是弱势群体,很明显他们说话都向着黄巧凤,但二虎就是不承认非礼她。二人僵持不下,最后被众人送到了县衙。
大龙听到消息,也跑到县衙,拽着二虎的衣领骂道:“好你个二虎,平时文质彬彬的,没想到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!竟然做出这等狼心狗肺之事!”他骂完就要打,却被张县令连声制止住,说道:“此乃公堂,岂容你大声喧哗!退下!”
大龙见县太爷发威便助了手,但嘴里还是不停地骂骂咧咧。张县令看了看二虎,问道:“你是被告还不从实招来!”二虎略一思考,道:“当时我与志良正在在看麦场,却听见有驴的叫声,我担心驴偷吃粮食便走了过去。
谁知我非但没有看见驴的踪影,却看见嫂子在秸秆后面。她要我交出父亲留下的玉如意,如果不交就让我吃不了兜着走。她如此不讲理,我当然不会答应,于是她脱下衣服就与我纠缠起来。”
张县令看了看刘志良,问道:“你当时在场,被告说的话属实吗?”刘志良道:“草民之前确实听见驴叫声,可是我走过去之后并未见到驴,只见他们二人在一起扭打。”张县令心想,这二人都听见驴叫,不过却都没见到驴,岂不有些奇怪。
他忽然看向站在一旁的黄巧凤,黄巧凤心中一慌,连忙大声哭诉道:“青天大老爷要为民女做主啊!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简直是胡说八道,信口雌黄!我一个妇道人家要什么玉如意啊,明明是她见色起意,如今还敢在您面前巧言令色,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!请大人详查到底,还我清白。”
张县令本来觉得此事三分假七分真,谁知听她这么一喊却发现了一个破绽。张县令走到黄巧凤身前,又命令两个衙役将黄巧凤按在椅子上,他忽然脱下黄巧凤的鞋袜,在她脚上摸了一下,却听黄巧凤失声笑了起来。
张县令微微点了点头,又使劲在她脚底板挠了起来。二虎和刘志良一起喊道:“驴叫声,我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......”张县令站起来,怒道:“这个嫂子真该杀!威胁不成,反倒栽赃兄弟无礼,真是岂有此理!”
原来黄巧凤大声笑起来就好似驴的叫声,因为她嫌太难听,所以平时就养成了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。黄巧凤本想着用这种办法,逼二虎交出玉如意。谁知二虎根本不就范,所以她只能将计就计,彻底败坏他的名声。
然而真的假不了,假的也真不了,黄巧凤聪明反被聪明误,奸计没有得逞,却被县令识破,她一屁股跌坐在地上,羞红着脸一言不发,而刘大龙早已趁人不备,溜之大吉了。
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,张县令也只是严厉斥责黄巧凤不得再打玉如意的主意,否则严惩不怠。从此之后,黄巧凤夫妇安分守己,再也不提传家宝之事。
发布于:天津市